漕運總督畢竟是總督,品級和政治待遇上與其它總督一樣。(漕運總督衙門舊址)與題主描述的不一樣,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漕運總督是完全無法與兩江總督抗衡的,頂多是借故給兩江總督找點小麻煩,除了上述統(tǒng)轄一省或者數(shù)省的直省總督外,清代還有一種專門管轄某種特殊事務的總督,諸如漕運總督、河道總督等等。
1、總督是什么官職?總督和巡撫的不同?
總督總督在封建時代是地方最高的首長,屬于封疆大吏。這個官職創(chuàng)設于明朝嘉靖年間,清王朝創(chuàng)立后,沿用了這一官職名義,通常是管轄一省或者多省的最高軍政首長,同時兼管所在地區(qū)的民政和軍務,所轄地區(qū)的巡撫、提督等文武官員都歸屬總督節(jié)制,也就是“總治軍民、統(tǒng)轄文武、考核官員”,大致相當于現(xiàn)代數(shù)個省的書記加上戰(zhàn)區(qū)司令員的性質(zhì),
除了上述統(tǒng)轄一省或者數(shù)省的直省總督外,清代還有一種專門管轄某種特殊事務的總督,諸如漕運總督、河道總督等等。巡撫巡撫也是始設于明朝的官職,清代加以沿用,清代的巡撫大略相當于現(xiàn)在一省的省長,管轄一省的民政事務。(不設總督的省份,如山東之類,巡撫會兼提督軍務,也執(zhí)掌一省的軍權)總督和巡撫的區(qū)別總的來說,區(qū)別是:總督管轄區(qū)域普遍較大,且身兼軍、政兩職,
2、漕運總督的權力非常大,掌握糧食生命線,為何能對抗兩江總督?
清朝的漕運總督在所有總督中排名最后,雖然也屬封疆大吏,但從實際權力和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上衡量,只相當于一個不太重要的巡撫。在朝廷心目中,漕運總督一職是個過渡性缺份,各省巡撫升任總督之前,或者某個在艱苦和偏遠地區(qū)的巡撫任職已久,需要調(diào)劑一下,或者資深布政使升任巡撫而又沒有實缺時,往往在漕督一職上過渡一下,或兼署或實任,待有其它缺份空出來就立刻轉任,
所以,漕運總督一職很少久任的,很多時候都是臨時署理,不像兩江總督、四川總督和陜甘總督那樣有一干十幾年的。(漕運總督衙門舊址)與題主描述的不一樣,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漕運總督是完全無法與兩江總督抗衡的,頂多是借故給兩江總督找點小麻煩,不過,清朝的兩江總督在同治九年以前是疆臣領袖,由國家重臣擔任,是皇帝心中的第一人,不大可能讓一個漕督就給為難了。
如果哪個漕督想找兩江總督的麻煩,他得事先好好掂量掂量,兩江總督一般都是林則徐和左宗棠這個級別的,他不見得把這個漕督怎么樣,但一個折子上去讓你換個地方,或者讓你的仕途受挫,是很容易的事。而且,由于漕運總督的駐地是江蘇淮安的清江浦,完全是兩江總督的勢力范圍,大部分的漕督都要認真地把兩江總督當成領導好好伺候,
因為咸豐三年以后的大部分時間里,漕運總督與江南各省的督撫一起,歸兩江總督曾國藩和左宗棠節(jié)制。這兩人當江督開創(chuàng)了清朝270年的先河,都是侯爵和大學士身份,其中曾國藩的頭銜里明確節(jié)制江南四省軍務,左宗棠則以軍機大臣和欽差大臣身份兼任,代表朝廷坐鎮(zhèn)東南半壁,差不多等同于半個皇帝。不過漕運總督畢竟是總督,品級和政治待遇上與其它總督一樣,
清朝有兩個行業(yè)專任總督,除漕運總督外還有個河道總督,負責治理黃河的,但漕督有例加銜,河督?jīng)]有例加銜,因此河督實際上比漕督低一級,也很不受重視,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,尤其到了晚清,分量上甚至不如一個布政使,后來干脆撤銷,與漕督合并。例加銜是朝廷為了平衡督撫和六部九卿主官待遇的特殊政策,清開國之初,官制完全仿照前明,重內(nèi)廷輕地方。
六部尚書都是從一品,侍郎正二品,而地方總督則低一級,是正二品,巡撫為從二品。但在實操中,總督和巡撫擔負的責任則遠遠大于六部尚書和侍郎,所需要的任職能力也高于六部,尤其是,遇有戰(zhàn)事,總督和巡撫都要帶兵打仗,(通州張家灣倉場侍郎駐地,漕船終點)于是,從康熙年以后,總督例加兵部尚書銜,巡撫例加兵部侍郎銜。相應地,督撫的品級也與六部堂官一致了,
此外,為了方便督撫節(jié)制屬下文官,總督例加右都御史銜,巡撫例加右副都御史銜。漕運總督主要負責漕糧的運輸,因此,管理京杭大運河和運糧的漕丁就成了他的主要職責,清朝時,漕督和倉場侍郎一起,成為國家糧食部門的主管,是炙手可熱的職位,清朝的京杭大運河流經(jīng)八個省,因此這八個省的督糧道就成了漕運總督的直接下屬,督糧道正四品,大致相當于今天各省的糧食局局長,負責漕糧的收兌押運和臨時儲存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