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球、連擊用聲音來比喻一下,正常擊球是“噠~”,持球是“噠~~~”,連擊是“噠~噠~”。持球是觸球時間的延長,連擊是觸球次數的疊加。著名的加莫娃,十球有九球是超手扣下來的,除了后場硬起,攔網是毫無辦法的。跑動進攻就不一樣了,對手摸不準你的扣球點,可能是前點,也可能是后點。
做一個會彈吉他的男生是什么體驗?
樓主你好,拿我自己舉例來說,我做一個會彈吉他的男生是很開心的,因為彈吉他不僅能在我煩心的時候給我緩解煩躁的心情,并且還能讓我開闊自己的視野,自信心也上升了。就從最開始接觸吉他來說,因為那時候聽的beyond的歌,才開始彈吉他。那會只聽beyond的歌,就覺得別的音樂都不行,beyond就是大哥大,誰都比不了,其他什么都不聽。
就覺得自己獨樹一幟,覺得自己就是潮流先鋒,覺得自己當時就是無敵的。覺得誰都沒有我厲害,覺得自己簡直是沒誰了。自從會了吉他,朋友什么的聚會,都會問,還玩呢么,也能成為一個話題,成為讓別人記住你的一個點,因為畢竟玩樂隊的就那么個圈子,就那么多人,所以可以提升在朋友圈里的注意力。有的時候還會給朋友們露一手,現在的民謠歌曲那么多,隨便給大家唱兩首,大家就會對你刮目相看了。
會覺得你特別有才。尤其是在剛接觸吉他的朋友面前,你彈唱幾首他會一直想學,但是還沒有學會的歌曲,他會把你捧上天的。會彈吉他后,發(fā)現自己的人格魅力都有所提升了,本人雖然長得不好看,還胖,但是有的女孩就說因為我會彈吉他,懂一些音樂,就覺得我特別有魅力。會彈吉他,還能彌補自身的硬傷。所以說,會彈吉他不僅僅給自己帶來了歡樂,還能帶給自己自身魅力的提升。
后二后三、兩點換三點等排球術語是什么意思,你知道嗎?
大概知道一點啊,我有回答,你有酒嗎?且把酒擺上,來一場秉筆暢談?各行業(yè)都有自己的術語,這些術語基本上都是某種約定俗成的簡稱,對于行業(yè)內的人或者是熟悉了解這個行業(yè)的人來說,使用起來方便,簡單,可以有效地提高交流的效率。行業(yè)術語對外行人來說,可能是天書,聽起來云里霧里,基本上不知所云。比如:風緊,扯呼;天王蓋地虎,寶塔鎮(zhèn)河妖!——綠林業(yè)人士的切口。
比如:回合制、道具使用型、智力策略類、桌上中國古典文化交流競技運動——麻將從業(yè)人員對打麻將的描述。……太多了,不一一列舉了,有興趣的網友,可以搜集整理,如若能分享給大家,則善莫大焉!同樣,排球運動作為一個行業(yè),也有自己相應的行業(yè)術語。如果聽不懂這些術語,基本上就看不懂排球比賽,還會發(fā)生誤會。講個真事:有一次我正在看女排直播,中國隊后攻,球扣中對方后場防守隊員的頭部,防守隊員一個翻滾,雙手捂臉,躺在地上,久久不起。
這時,我兒子恰好從電視機前經過;瞥了一眼電視,正好看到這個場面。驚呼,“?。坑趾凰酪粋€?”笑得我直不起腰來。聽不懂排球術語,也說不上是真正的排球迷。中國女排取得那么突出的成績,吸引了眾多的球迷,有老球迷,也有新球迷,還有即將跨入球迷行列的新人。老球迷們自不必說了,各種術語說起來如數家珍,新球迷和新人可能會對一些術語陌生,本文就排球術語,作一個科普,這些基本上是我自看球以來積累的對排球術語的理解,肯定有不妥之處,歡迎交流、討論。
輪次排球比賽場上就有六個位置,對應有6名隊員,分前后兩排,每排3人。前排三人對應的場地位置分別是4號位、3號位、2號位。后排三人對應的場地位置分別是5號位、6號位、1號位。注意這是場地上的位置號,不是隊員的號碼。開始比賽后,如果是己方先發(fā)球,那就是1號位的隊員發(fā)球。如果是在比賽進行中奪得發(fā)球權,那就是2號位的隊員來到1號位,執(zhí)行發(fā)球任務,其余隊員順時針轉換到與他(她)相鄰的位置上去,保證前后排依然是各三名隊員。
這種位置的轉換就是輪次。這樣算起來,排球場上有6個位置,就會有6個輪次。為了統(tǒng)一叫法,一般地,二傳站在幾號位時,我們就說這是第幾輪。站位、輪次錯誤在每次發(fā)球(不論是己方還是對方)時,擊球的那個瞬間之前,場上隊員的位置要有要求,即:同排左右順序不能錯亂。比如,4號位的隊員不能站得比3號位或者2號位的隊員更靠右;同列前后順序不能錯亂。
比如,4號位的隊員不能站得比5號位的隊員更靠后。如果違反上述規(guī)定,就是輪次錯誤。每一個位置只和自己相鄰的位置發(fā)生比較,與其它位置不發(fā)生比較。比如前排4號位和后排6號位,就是不相鄰的位置,不管4號位隊員站在6號位隊員的前、后、左、右,都不產生輪次錯誤。輪次的限制,只在發(fā)球之前,發(fā)完球后,場上隊員可以出現在任意位置,沒有輪次的約束。
卡輪、渡輪、反輪、強輪、弱輪大家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:對方1號位的隊員連續(xù)發(fā)球,之所以能連續(xù)發(fā)球,是因為自己總打不死球,打不死球就拿不到發(fā)球權,拿不到發(fā)球權,己方的輪次就被固定在某輪上,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方不停地得分,不停地發(fā)球,這種情況就叫卡輪。只要卡輪了,肯定是連續(xù)失分了。那就要想方設法,拿下一分,爭來發(fā)球權,同時讓己方的輪次得以轉動。
如果場上隊員不能及時中止卡輪,這時教練一般會叫暫停或者換人來解決問題。這就是渡輪,意思是趕緊把這個艱難時刻渡過去。如果場上隊員位置輪轉到主攻在2號位,接應在4號位時,這就是很多人口中的反輪。因為兩個攻擊點不在自己本位上,如果主攻和接應的能力強,可以在現位置上執(zhí)行攻擊任務,那很好,可以就地攻擊。這就叫反輪不換位。
能做到反輪不換位的球隊,說明球員的個人實力非常強,球隊水平基本上都很高。如果主攻在2號位扣不了球,或者接應在4號位扣不了球,那需要在發(fā)球后,迅速跑動到自己的本位,等待執(zhí)行攻擊任務。這就叫反輪換位。反輪需要換位,從一個側面說明球員的技術能力還有欠缺。一般前排有三個攻擊點的那些輪次被叫做強輪,前排只有兩個攻擊點的輪次就叫弱輪;但也有把得分能力強,能連續(xù)拿分的輪次叫強輪,把連續(xù)失分被卡住的輪次叫弱輪。
這也沒有什么固定的、絕對正確的答案,你能理解了,高興就好。平網攻如果二傳傳出的球,其飛行線路的垂直立面與球網是平行的,攻手可以選擇在這個線路上的任何一點上把球扣過去,就可以把這種攻傳配合叫平網攻。平網攻就最容易得分的進攻方式。包括平拉開、高拉開、短平快、前飛、背飛、前快、背快、背平、時間差、位置差等等等等,都是平網攻。
這要求一傳的精度非常高,要精確把球送到二傳頭上,二傳才可以傳出垂直立面平行于球網的傳球線路。倘若一傳滿天飛,二傳滿場飛奔去傳球,天大的本事也傳不出平網攻。遠網攻如果二傳傳出的球,其飛行線路的垂直立面與球網是有夾角的,攻手在這條線路上扣下的球,就可以叫作遠網攻。比如調整強攻,遠網快球、包括題干里的后二、后三都是遠網攻。
后二是指在三米線后起跳,在二號位把球扣過網;后三、后四依此類推。后二也可以叫1號位進攻,后三可以叫6號位進攻,后四可以叫5號位進攻。后二后三在球場上很常見,已經是排球比賽里很常規(guī)的進攻方式了,后四很少見,不是迫不得已,一般球隊不會打出后四進攻。屋頂球、高舉高打、快速多變這是球員的進攻方式。屋頂球、高舉高打顧名思義就是扣球的點很高,很高,以一種不講理的方式,超攔網手打到對方場地上。
這種進攻方式常見于歐洲球隊,比如俄羅斯就是一貫高舉高打的倡導者和力行者。著名的加莫娃,十球有九球是超手扣下來的,除了后場硬起,攔網是毫無辦法的。她的繼任者科舍列娃、 岡察洛娃繼續(xù)把這個傳統(tǒng)發(fā)揚光大??焖俣嘧円话闶莵喼耷蜿牭倪M攻風格,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,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。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劉亞男屢屢面對空網把球扣在對方場地是有多爽。
后來,一些歐美球隊也學會的亞洲隊的看家本領——快變,反過頭來就把亞洲隊打得滿地找牙,比如倫敦周期的美國隊。中國隊目前的風格是既高且快,高快結合,這條路還在探索之中,遠遠還沒有完善、成熟。二主副和二副主陣型這個術語太專業(yè),我講不好,請精通的網友補充現在排球基本上都是五一配備,即五個攻手,一個二傳。二傳初始在場上時的位置,會產生不同的陣型。
上圖是二傳和主副攻之間不同的站位關系,左側的站位,一般稱為“二副主”陣型,右側的站位一般稱為“二主副”陣型。兩種陣型各有優(yōu)缺點,主要體現在誰接一傳,二傳在后排時如何快速插上這兩方面?,F在的女排,大多采用“二主副”的陣型。這種陣型,采取雙主攻 自由人接一傳的方式,被排球界認為是最具有攻防轉化效率的接發(fā)體系。
大主攻、小主攻,大副攻、小副攻簡單地說,場上位置在二傳左右兩側的主攻和副攻就叫大主攻、大副攻;在接應兩側的主攻和副攻就叫小主攻、小副攻。因為大主攻、大副攻緊挨著二傳,當二傳在前排時,二傳負責傳球,前排的攻擊點只剩下兩個了,所以要求大主攻、大副攻的突破能力強,這樣在兩點攻時就不會被卡輪。大主攻和大副攻在前排要打兩輪兩點攻和一輪三點攻。
小主攻和小副攻緊挨著接應,在前排可以打兩輪三點攻,只會遇到一輪兩點攻。當二傳在后排時,因為前排進攻點多,可以組織出豐富的戰(zhàn)術球來,比如雙背飛、前后交叉等等。跑動進攻這個術語應該是和定點進攻相對應的。所謂定點,就是扣球點就在那個位置,不會半道改變了。比如4號位的定點強攻,二號位的定點強攻。但是跑動進攻就不一樣了,對手摸不準你的扣球點,可能是前點,也可能是后點。
跑動進攻的前提是一傳精準到位,二傳能組織起平網攻時才會形成跑動進攻。一傳半到位或者不到位,二傳也只能調整出定點強攻的球來。跑動進攻是中國隊的看家本領,尤以黃金一代的接應周蘇紅最為突出,她跑動的范圍驚人的大,甚至可以在5號位接完一傳還能跑動到2號位參與進攻。兩點換三點這里的點是指網前進攻點。網前只有兩個進攻點,是因為二傳在前排,把前排二傳用攻手(一般是替補接應)換下,就可以在網前形成三個進攻點。
但場上不能沒有二傳呀,所以用替補二傳把后排的攻手(一般是接應)換下,保證場上有組織進攻的人。這就是兩點換三點。這是很常見的戰(zhàn)術替換,一般都能迅速起到渡輪或者解決場上問題的作用。但是也有適當其反的,比如美國女排的基拉里,非常喜歡用“兩點換三點”,而且形式固定,不大考慮場上形勢,到了某個點,就要換,哪怕場上隊員打得再好,也要換,機械固執(zhí)得讓人發(fā)指。
被很多球迷戲稱為“死亡二換三”。持球、連擊用聲音來比喻一下,正常擊球是“噠~”,持球是“噠~~~”,連擊是“噠~噠~”。持球是觸球時間的延長,連擊是觸球次數的疊加。上面摘自一個網友的總結,很形象,比枯燥的專業(yè)定義要形象得多,是不是?持球讓球在球員手上產生了短暫的靜止狀態(tài),盡管這個狀態(tài)的時間極短,但是在裁判眼里,已經像慢動作一樣了,吹你持球沒得商量。
有極個別著名的運動員,比如塞爾維亞隊的老二傳奧杰年諾維奇,她傳球的一瞬間,嚴格按標準來判,都有持球的嫌疑,但裁判就是不吹,這就是明星效應,是“持證持球”。傳球過程中手型不對稱發(fā)力,使傳出的球產生了左右或者不規(guī)則旋轉,通常會被判為連擊。注意,在上手接發(fā)球時連擊是允許的,就是說接第一球時連擊不犯規(guī)。比賽中,如果一個非二傳傳出來歪的球,還轉得很厲害,直接會被吹連擊。
另外,超長距離上手傳球是個天坑,非常容易被吹持球或連擊。二次球、四次球排球規(guī)則中,球在己方場地時,最多只允許己方隊員觸球三次。一般情形為:一傳——二傳——攻擊扣球。可以低于三次就把球擊打過網。比如一傳直接墊過網,吃虧的是自己。二傳選擇不傳球,把球吊過網或者扣過網都可以,經常能形成偷襲得分,這就叫二次球,很好。
這兩種情況都不犯規(guī)。但不能超過三次才把球擊打過網。三次擊球后,球還沒被送到對方場地范圍內,這就是四次,要判失分的。比較有迷惑性的是攔網后的一些球,有些時候攔網隊員空中沒碰到球,但下落時或者落地后碰到了球,這算不算己方第一次觸球呢?這要取決于攔網隊員動作的連貫性,還有裁判的心情。動作連貫,觸球就算是攔網,不算在己方三次觸球的范圍內;裁判心情好,也可以。
但動作不連貫,裁判心情不好,那這就是第一次觸球,己方就只剩下兩次觸球機會了。過網擊球、后排違例、探頭球球只有在己方場地上空時,隊員才有擊球的權利。球不在己方球場上空時,且己方沒有球權時,不管球是什么狀態(tài),你都不能觸球,觸球就是過網擊球,會被判失分。這種情形常見過網口爭奪時,球立在網口的一剎那,如果球的中心過了球網的垂直立面,就可以算是球在己方球場上空,可捂、可扣,這就叫探頭球。
反之,球的中心沒過球網的垂直立面,你迫不及待就下手打了,這也是過網擊球。后排隊員不可以在三米線之前起跳,在高于網帶的高度上,把球擊打到對方場地上,如果這樣做,那就是后排違例,會被判失分。后攻隊員,需要在三米線后起跳擊球才可以(踩到三米線也不行)。后排二傳插上傳球時,不能高于網口打二次球,否則也是后排違例。
大斜線、小斜線、腰線、直線、二直線、回首線、八字線、線路分劃借個網友的圖來說明吧,寫文字太麻煩了。1、小斜線2、腰線3、大斜線(有球迷把它稱為世界最長線)4、二直線5、直線回首線,一般是快攻時,副攻橫向跑動,扣球線路是在跑動的反方向上,好像回頭望月一般。八字線,是副攻正面球網時,扣球線路左撇和右撇的兩條線路。
線路分劃,就是選擇哪條扣球線路的問題。選擇得好,下球率高,線路不好,就會撞上墻,被攔得披頭散發(fā)。這些術語說的都是攻手的扣球點和球落地點之間形成的線路,上面的圖例和解釋大家應該都看明白了吧。好,過。借手、打手出界、穿中這都是攔網時產生的術語。攻手瞄準攔網隊員的指尖、手臂,采取平打、斜打方式,借以改變球的方向,造成球出界,這就是借手、打手出界。
大家肯定經常聽到形容某某隊員攔網能力欠缺時,會說“某某的手被借爛了”。說的就是攻手借助攔網隊員的手或小臂,主動造球出界的現象。這個技術,日本隊比較擅長,沒辦法,硬實力不夠,只能抹抹吊吊、借借手了。穿中,是指攻手把球從兩個或三個攔網人的手中間,把球扣過去。這是因為兩個或三個攔網隊員沒有及時并齊,中間漏出了太大的縫隙(有球迷戲稱可以漏大象)。
中間攔網隊員的移動能力是關鍵,判斷準確,移動迅速就不會產生穿中現象,反之,頻頻被穿中,那是一定的。挑戰(zhàn)也就是鷹眼回放,挑戰(zhàn)裁判的爭議判罰,這是最近幾年才引進的協(xié)助裁判工作的技術。比賽中被誤判是常有的事,在引進鷹眼技術之前,一些爭議球能不能得分,基本上靠球員的演技和裁判的心情。國際巨星可以把無辜表演得淋漓盡致,楚楚可憐的樣子,大多會得到裁判的同情,裁判微微一笑,心情大好,就會判給你這一分。
所以,排球場上產生了很多影后和影帝。比如著名的……不說了,這會得罪很多人。但是鷹眼引進之后,爭議球可以通過視頻回放、電腦模擬球的運行軌跡,那些若隱若現的出界球、打手球,觸網球,后攻踩線球等等等等,你再表演就不行了,會被事實打臉的。但仍有一些判罰是不允許挑戰(zhàn)的,比如持球、連擊等等,我猜是因為這些判罰,裁判的主觀因素影響比較大,多少要給裁判一點面子。
鷹眼的引入,使爭議球得到了公正的判罰,使裁判不能再憑心情放飛自我,使影帝、影后們失去了往日的光彩。好!比賽中,每個隊每局有兩次鷹眼挑戰(zhàn)的機會,如果挑戰(zhàn)成功,次數不減,挑戰(zhàn)失敗,挑戰(zhàn)次數就要減一次。聰明的教練有時不在乎挑戰(zhàn)結果,在暫停機會用完時,會把挑戰(zhàn)當作暫停來使用。我們中國女排有兩個人形鷹眼,郎導和朱婷。
大家慶幸吧!溜邊、隱蔽站位、躲一傳一傳能力欠佳的球員的常規(guī)操作。溜邊是接發(fā)球時站位盡量靠近邊線,讓對方想通過發(fā)球攻擊你前要掂量掂量,是不是可能發(fā)出界。隱蔽站位是在接發(fā)球時,直接躲在主接球員的身后,還朝發(fā)球隊員叫囂:你發(fā)我呀,我就站這里,你發(fā)我呀!躲一傳是指,明明看見發(fā)球沖著自己來了,不主動迎上去接發(fā)球,用眼神看著其他隊員去接發(fā)球,卻做出努力準備的樣子,這個一傳十有八九要飛,最好的結果也是不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