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村酒中戰(zhàn)斗機----「透瓶香」和「青花甕酒」這兩種酒武松都喝過,都是村酒中最好的酒,老百姓能喝到的最好的酒。而一貫錢就好理解了,等于一千文錢。我找到了某個有關(guān)古代的小說,其中一段話,很符合實際情況:正掌柜一名,月錢十兩;副掌柜兩名,月錢六兩;前堂伙計六名,月錢二兩;粗使伙計十名,月錢一兩;灑掃仆婦四名,月錢一兩。
中國古代的一兩銀子,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多少錢?
用米價折算銀兩和人民幣兌率是錯誤的!用米價折算銀兩和人民幣兌率是錯誤的!用米價折算銀兩和人民幣兌率是錯誤的!歷史上物價都在瘋狂變動,一圍城或鬧災(zāi),米價騰涌。直接光拿米價來對比現(xiàn)代,是不行的,不能很直白地反應(yīng)古代的現(xiàn)實。要拿就得拿正常情況下,普通百姓一月的工錢,以及五口之家正常的年消費比。無論明代還是清代,普通小工的月錢就是一兩到二兩之間,非常穩(wěn)定。
也就是說,要想知道古代的一兩銀子在當時大概值多少錢,你就記住——普通工人一月工資二兩銀子。《紅樓夢》里最好使,老太太最喜歡的襲人,撥出去的月錢是二兩。普通百姓家賺的,不比這個多。如清代景德鎮(zhèn)的小工,月錢一兩四錢,而在城市中當伙計,就會賺到二兩。而多數(shù)時候,他們發(fā)的是銅錢而不是碎銀子,也就約有一千個錢。
不穩(wěn)定的是銅錢,清朝初年(順治年間)銀子貴,一兩銀子頂兩千個錢。二十兩銀子夠五口之家吃兩年的,后期就不行了,漸漸滑落,一兩銀子頂一千個錢。但這也與明代的基本情況相差不遠。我找到了某個有關(guān)古代的小說,其中一段話,很符合實際情況:正掌柜一名,月錢十兩;副掌柜兩名,月錢六兩;前堂伙計六名,月錢二兩;粗使伙計十名,月錢一兩;灑掃仆婦四名,月錢一兩。
所以,從工資來看,一兩銀子大約就是現(xiàn)在的(以2016.12.31為準)一千五百塊,二兩銀子約是現(xiàn)在的三千塊。那些從米價和其他固定商品對比出來的“一兩=200”or“一兩=500”什么的,都無法客觀反映現(xiàn)實。好吧,有人說古代的農(nóng)副產(chǎn)品便宜,肉十幾文一斤。這就是算術(shù)學得不好,現(xiàn)在兩千塊錢的工資,約等于那時候的一兩多一點。
但難道現(xiàn)在的農(nóng)副產(chǎn)品相較于兩三千塊錢的工資,不便宜嗎?要知道城市里什么都貴,還真就是去農(nóng)貿(mào)市場買東西不貴。以下是現(xiàn)在的農(nóng)副產(chǎn)品大概的價格,論斤的話要除以二:我們再反轉(zhuǎn)對比,看情況屬實不屬實。查閱筆記資料,明清民間,肉價一般是一分多一丁點(從高到低,單位分別是兩、錢、分、厘),也就是十幾到二十文。你換算成我跟你說的兌率,一兩一千五百元,一錢一百五十元,一分十五元,每一斤的豬肉價格大約就是十五元,與現(xiàn)代相差不多。
武松擔任陽谷縣“都頭”,一年俸祿有多少?折算成人民幣多少錢?
行者武松所擔任的縣城“都頭”,一年的俸祿換成人民幣有多少?長輩們都說老不讀《三國》少不讀《水滸》,這句話其實已經(jīng)不適用于現(xiàn)在生活中。說起《水滸傳》中的武松,相信大家伙都不陌生,可以說他是整個水滸中真正能夠做到“路見不平一聲”的英雄。武松是真實存在的很多人以為武松是《水滸傳》里杜撰的人物,其實不然,在宋元交替的時候,《宋江三十六人贊》這本歷史著作中,就記載了歷史上真實的武松。
書中寫道:“汝有婆塞,五戒在身。酒色財氣,更要殺人?!睔v史上的武松跟水滸里的一樣,都是義薄云天、豪氣十足的英雄。當然啦,施耐庵筆下的武松形象更為生動飽滿,這才導致了后世之人只知道水滸的武松,并不了解歷史上的武松。武松家境困苦、四處漂泊的人生施耐庵老先生筆下,武松不僅是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大英雄,他同時也是家庭貧寒、人生困苦的一個悲情人物。
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,上面也說了武松出生于窮苦人家,所以他很早就跟著北宋末年武術(shù)家周侗學習武術(shù)。受到師傅點撥之后,武松的武功變得高強,自然脾氣也暴躁了許多。學成歸鄉(xiāng)之后,在一次跟他人爭吵的時候,不小心把人家打上了。武松被迫離開家鄉(xiāng),一路逃跑到柴進的府上。沒想到武功這么高強的武松也有身子骨弱的時候,他在逃跑的路上感染了瘧疾,所以就一直在柴進家里養(yǎng)病。
等到風聲過后,武松就打算回家了。就在武松回家的途中,發(fā)生了一件聞名世間的大事,相信大家都能猜出來,那就是景陽岡打虎。當時的武松趕路回家途徑景陽岡,因為已經(jīng)馬不停蹄兩三天了,所以就停留在景陽岡的一個小店中吃飯。大家也知道,這些江湖豪俠吃飯的時候都喜歡喝酒吃肉,武松自然也是如此。所以他坐下之后,就讓店家上了幾碗酒、切了兩斤熟牛肉,“三碗不過崗”的典故也是由此而來。
喝多了武松比以往膽子更大了,到了山上遇到大蟲居然毫無畏懼,利用他的武藝跟大蟲打斗了起來,最后拿起哨棒終結(jié)了這只大蟲。武松在景陽岡打虎這個事跡被店家傳到江湖中,武松從此在江湖中留下了一己之力對抗大蟲的威名。宋代官府們非??粗匚渌蛇@類人才,自從打虎這事出來之后,陽谷縣縣令直接邀請他擔任本地的都頭,可以說是成功進入了宋朝的官僚體系中,吃上了皇糧。
這下,武松的人生可謂是逆襲了,無論走到哪里,都有人尊稱他為“武都頭”。這武松當上都頭的故事就說完了,下面解答一下題主所問的問題,在宋代擔任都頭的一年俸祿有多少呢?其實這也是很多朋友好奇的事情。宋朝的薪酬制度根據(jù)《宋史·職官志》的記載,宋代的官員分為兩種,一種是在編制內(nèi)的,這些官員是拿著朝廷俸祿吃飯,而另一種是沒有編制的小官,這些人的俸祿完全靠地方官府發(fā)放。
宋朝可以說是古代各王朝中經(jīng)濟最為繁榮的時代,就連著名史學專家陳寅恪都對宋朝有著非常高的評價:“華夏千年文明演變,在宋朝登上了最高頂峰”。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好自然稅收就多,稅收多朝廷給官員開工資自然也是比較高的,而宋朝官員們的薪資待遇可以說是各朝代最好的了。這些在編制內(nèi)的官員們不僅有常規(guī)的俸祿和賞賜的田地,還有各種餐補房補衣補,可以說比我們公務(wù)員的福利都要好。
就像水滸中的高俅,他是編制內(nèi)太尉級別的官員,他每年幾乎都能拿到三千貫錢的工資,再加上這么多的補貼,按照一般大米的購買價格換算一下,相當于150萬人民幣了,這工資真的高。那沒有編制的官員待遇跟編制內(nèi)的待遇就天差地別了。沒有編制的官員可以說就是臨時工,他們的工資一般都是地方官府自己想辦法發(fā)放,可以叫做補貼。
就比如宋江,他在上梁山之前就是做一個編制外的押司,也就是保安隊長,有時候連工資都收不到,只能靠別人給他發(fā)的補貼過日子。讓武松非常得意的“都頭”呢?其實這個職位比押司都不如,都頭只不過是縣令任命的,所以武松的工資是縣令自個兒出錢補貼??瓷先ズ孟裢L風的,逢人都尊稱他為“武都頭”,這只不過是因為他景陽岡打虎打出來的名聲,跟職位壓根沒一點兒關(guān)系。
那武松的工資到底有多低呢?因為沒有進入編制的官吏是不能夠得到朝廷給予的俸祿福利的,他們的工資只能靠地方官府發(fā)放,而這就跟所在地的經(jīng)濟發(fā)展、稅收數(shù)量有很大關(guān)系了。如果是在經(jīng)濟發(fā)達的江南一帶,都頭一年的工資大概能有個八十貫錢,雖然比不上編制內(nèi)的官員,但起碼能夠維持正常生活。但是武松所在的是陽谷縣,陽谷縣只是宋代的一個小縣城,經(jīng)濟不發(fā)達稅收少,連縣官府自己都非常窮,這都頭的工資自然就低了。
根據(jù)一些史料記載,像陽谷縣那么貧困的縣城,一個都頭一年的工資大概有40貫錢左右。在北宋時期,一貫錢大概能夠買一石大米,那武松的工資大概能買40石左右。那40石的大米,一石大米相當于125斤米,也就是說武松一年的工資能夠買到5000斤大米,按照現(xiàn)在最普通3塊錢一斤的米價算一下,一年也就只有15000元。
15000元是什么概念?辛辛苦苦干了一年,每個月也就一千出頭,放到現(xiàn)在還沒達到最低工資的標準,屬于貧困戶,還得接受精準扶貧的扶持,武松也太難了吧。小呆說原來我們心中的那個打虎英雄的生活也這么困難,按書中描述,武松沒有找女朋友,也不愛去什么煙花柳巷之地,所以這點錢還是能夠滿足他溫飽的。但是,按他動不動就兩斤牛肉一壺白酒的生活,這點錢確實不算什么,畢竟古代牛肉的價格可是很高的,只能說他可能還有別的來錢門路吧。
《水滸傳》里好漢們經(jīng)常吃酒,如今的52度白酒,他們能喝幾碗?
「水滸傳」中好漢們喝的酒品種,檔次其實各不相同,書中能叫出名字的酒至少有七八種。所以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,必須先給這些酒分分類,搞清楚好漢們究竟喝的是什么酒。(一)老百姓的家常酒----「茅柴白酒」這是一種統(tǒng)稱,泛指各類普通劣質(zhì)酒。一般人家或村酒店賣的酒,也是好漢們最常喝的酒。古代的酒都是「釀造酒」,度數(shù)可能十幾度甚至更低,比不得現(xiàn)在的「蒸餾酒」。
而「茅柴白酒」度數(shù)自然也很低,好漢們喝個五六碗七八碗甚至十幾碗都是有可能的。書中出現(xiàn)的村酒,白酒都是如此,和如今的米酒類似。(二)村酒中戰(zhàn)斗機----「透瓶香」和「青花甕酒」這兩種酒武松都喝過,都是村酒中最好的酒,老百姓能喝到的最好的酒。這些酒的釀造周期更長,儲存時間也比較長,所以度數(shù)比普通酒要高?!竿钙肯恪褂纸小赋鲩T倒」,是武松打虎前喝的酒。
酒店老板說「這雖是村酒,卻比老酒的滋味」,「三碗不過崗」倒也不是吹牛。如果普通酒幾度到十幾度,那這兩種酒我覺得應(yīng)該在二十至三十度之間。武松喝了十八碗,一碗三兩,就是六斤。那么喝現(xiàn)在的高度酒大概在三斤左右,有點夸張,但邏輯上還是說得過去的?!盖嗷óY酒」出現(xiàn)在第三十二回「武行者醉打孔亮,錦毛虎義釋宋江」。
總之這兩種酒武松喝了都醉了,一次打虎,一次打人。(三)五星級酒店高端酒----「藍橋風月」和「玉壺春」看這兩種酒出現(xiàn)的地方,前者在「潯陽樓」,后者在「琵琶亭」。前者蘇東坡到過,后者白居易到過。當然宋江兩個地方都到過,兩種酒都喝過。故事發(fā)生在第三十九回「潯陽樓宋江吟反詩,梁山泊戴宗傳假信」。特別是「藍橋風月」,堪稱水滸酒勁最大的酒。
宋江喝了一尊就醉了,就開始胡說八道了,最終惹出大亂子。也就是一尊藍橋風月,最終將宋江送上了梁山。(四)大宋朝的「國酒茅臺」----御酒皇帝喝的酒,也是梁山詔安時,朝廷必備的東西。雖是皇帝喝的好酒,但酒勁似乎不大。第七十五回「活閻羅倒船偷御酒,黑旋風扯詔罵欽差」,阮小七一人一次性喝了四瓶,感覺還不錯。當然好酒不一定度數(shù)高,不然皇帝一喝就上頭,怎么批奏章,怎么在三宮六院里玩耍?總之,好漢們喝著酒,唱著歌,一起走向梁山泊。
林沖買刀用一千貫,武松打虎知縣賞一千貫,一千貫相當于現(xiàn)在多少元?
回答這個問題,直接簡單的以黃金或者白銀進行換算肯定是不行的,我認為以購買力來衡量應(yīng)該是最科學的辦法。俗話說:“民以食為天”,不論古代還是現(xiàn)代,維持基本的米價、面價是一個政權(quán)穩(wěn)定繁榮的先決條件,所以以米作為購買力的判斷是最公平的?;氐筋}主的問題中,林沖、武松是《水滸傳》中的英雄好漢,其歷史背景設(shè)定在北宋宋徽宗時期。
而此時,由于皇帝宋徽宗昏暈無道,政治腐敗,內(nèi)憂外患,先有宋江、方臘起兵造反,后有金兵入侵,靖康之恥。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,而老百姓息息相關(guān)的米價也較和平時期漲了好幾倍。據(jù)史料記載,北宋初年米價大概是300到600文一石,宋仁宗時期是600文到700文之間。到了南宋初年米價瘋長到2貫一石,從宋仁宗到宋高宗這其中一段時期,期間幾十年最主要的時期就在宋徽宗在位時,天下大亂導致米價飛漲,據(jù)此判斷此時米價也在一貫以上。
講完了當時的米價,在這里還要給大家普及兩個單位,一個是"石",一個是“貫”。據(jù)沈括的《夢溪筆談》記載: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,乃漢稱三百四十一斤也”。意思就是宋朝時期的一石米相當于92.5斤,而宋朝一斤是640克,也就是一石等于現(xiàn)今的59.2公斤。而一貫錢就好理解了,等于一千文錢。那么回歸正題,林沖買刀花了一千貫錢,如果用這筆錢購買米,大概能買多少呢。
我們就以宋徽宗時期一石米要花1.5貫來算,一千貫也就是能買666石大米,相當于今天的39466公斤大米。而且不管北宋還是南宋地理位置都屬于中國偏南方地區(qū),咱們就以今天南方大米的價格來計算。如上圖顯示,南京和江蘇大米都在四塊多一公斤,我就以四塊五一公斤來算,購買39466公斤大米大概需要花177597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