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酒是什么官職(稷下祭酒是什么官職)

1. 稷下祭酒是什么官職

1. 稷下祭酒是什么官職

軍諮祭酒,官名。晉朝因避諱,由軍師祭酒改名。諸將軍府置,位在諸僚佐之上。

軍師祭酒,官職名稱,由曹操設立在東漢末年,建安三年正月設立。后因避司馬師諱,也稱為軍祭酒。歷史上擔任此職最有名的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。

職能 首席軍師,參謀長

2. 晉代祭酒是什么官職

2. 晉代祭酒是什么官職

山西臨汾。 山西省車牌:晉A太原,晉B大同,晉C陽泉,晉D長治,晉E晉城,晉F朔州,晉H忻州,晉J呂梁, 晉K晉中,晉L臨汾,晉M運城(加平遙縣)。 臨汾是中華民族發(fā)祥地之一,《帝王世紀》稱:“堯都平陽”,即今臨汾。 臨汾是山西省下轄地級市,位于山西省西南部,東倚太岳,與長治、晉城為鄰;西臨黃河,與陜西延安、渭南隔河相望;北起韓信嶺,與晉中、呂梁毗連;南與運城市接壤,因地處汾水之濱而得名。

3. 稷下學宮祭酒是什么官職

祭酒,在古代可是件很重要的事,并且在當時還設立了專門的職位,也就是國子監(jiān)祭酒。

國子監(jiān)祭酒始于西晉武帝國子祭酒。西晉初立“國子學”,旨在突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(gòu)的功能,主要任務為掌大學之法與教學考試。咸寧四年,立國子學,設國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員,掌教導諸生。北齊改名國子寺。隋文帝時,改寺為學。不久,廢國子學,唯立太學一所,省祭酒﹑博士;置太學博士,總知學事。煬帝即位,改為國子監(jiān),復置祭酒。唐沿此制,國子監(jiān)下設國子、太學、四門、律算、書等六學,各學皆立博士,設祭酒一員,掌監(jiān)學之政,并為皇太子講經(jīng)。唐高宗龍朔元年,東都亦置監(jiān)。一度改稱司成館或成均監(jiān)。

宋沿唐制,分設西京國子監(jiān)、東京國子監(jiān),增轄武學。元代分設國子監(jiān)管轄國子學。明清改國子學為國子監(jiān)。明初設中都國子學﹐后改為國子監(jiān)﹐掌國學諸生訓導的政令。明成祖永樂元年(1403)﹐在北京設國子監(jiān)﹐皆置祭酒從四品﹑司業(yè)正六品、監(jiān)丞正八品、典簿從八品各一員。清代國子監(jiān)總管全國各類官學,設管理監(jiān)事大臣一員;祭酒,滿、漢各一員;司業(yè),滿、蒙、漢各一員。另設監(jiān)丞、博士、典簿、典籍等學官。

歷史上很多知名的官員擔任過國子監(jiān)祭酒這一職務,比如:韓愈、徐階等。

看來看去,祭酒都與酒無關(guān)。的確,國子監(jiān)祭酒與酒真沒什么關(guān)系,他們管考試,不管喝酒。但祭酒這個名字卻與酒息息相關(guān)。

4. 擔任稷下學宮祭酒是誰

戰(zhàn)國時期的稷下學宮是我國最早的官辦大學,也是當時學術(shù)文化交流的中心和諸子百家爭鳴的重要場所,特別是各派宗師大家在齊地著書立說,開壇講學,更是極大地提高了稷下學宮的知名度,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

在稷下學宮各家學派中,以管仲學派出現(xiàn)較早,而且是典型的齊本土文化。

因管仲任齊相期間,對齊國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和軍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,輔佐齊桓公成就了一代霸業(yè),為齊國稱為春秋第一個霸主立下了不朽功勛,因此,管仲的思想在齊國備受推崇,管仲思想是齊國的傳統(tǒng)思想文化,逐漸形成了管仲學派,號為齊法家。

稷下學派中有一個無派之派,這就是雜家學派。它以淳于髡為代表,也是典型的齊本土文化。這一學派體現(xiàn)了晏子的思想特點,而沒有自己獨特、系統(tǒng)的理論體系,沒有明顯的學派特征,“學無所主”,但又兼采各家之長,注重實用。

道家在齊國很早就有影響,戰(zhàn)國前期,齊國流行的道家思想以楊朱(楊子居)為代表。楊朱是老子的弟子,其思想特征是“為我”,講究“全性葆真,不以物累形”、“貴生”、“重己”。在當時,道家思想是影響極大的,曾有“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”之說。

在法家學派和雜家學派稍后崛起的是黃老學派,它是道家學派的一個分系?!包S”意為“黃帝”,黃帝是最完美的“王道”象征,借以發(fā)揮最理想的依托;“老”是指老子。其代表人物是慎到、田駢、捷子、環(huán)淵等,其中以慎到為最。

隨著稷下學宮的興旺發(fā)達,儒家學派開始發(fā)展起來。并且成為稷下學宮的顯學之一,其代表人物是亞圣──孟子和另一位儒學大師荀子,二位儒學大師在稷下各領風騷,使齊文化更加豐富多彩。

儒家學派在稷下學宮的發(fā)達,其功勞應記在孟子身上。他率數(shù)百名弟子及仆從周游列國,兩度游齊。一次在威王時,留齊至少3年之久;齊宣王時再度游齊,為客卿,受上大夫之祿,留齊約十余年,他的到來,使得魯學與齊學開始了富有偉大意義的融匯,帶來儒學的新發(fā)展。孟子學說的核心是“仁政”,是孔子“德政”思想、晏子“善政”思想的發(fā)展,在稷下,他吸收了各派之長,突破了孔子的思想局限,豐富了儒家學說,提出了鮮明的民本思想,認為得民心與否,是衡量君主是否夠格,是否真正得天下的標志;斷言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;民眾是社會的主體,國家的主體,得民心是做天子的基本條件,是這一學派思想發(fā)展的載體。

老莊學派是稷下道家學派分出的另一個派別,這一學派,以老子和莊周的思想為主流,但又發(fā)展和超出了老子和莊周的思想。在哲學上,主張?zhí)摕o主義、相對主義;在社會歷史觀上,主張倒退復古,返歸自然。其觀點,主要包含在《莊子》一書中。

兵家學派的誕生當然與戰(zhàn)國時期齊國兵家軍事理論的輝煌成就有著必然的關(guān)系。孫武、孫臏的兵法被世界公認為“東方兵家鼻祖”,二孫之外,司馬穰苴也是一位有名的軍事家,《司馬法》就是追述他的軍事思想的著作。另外,在稷下還出現(xiàn)了許多兵家學者,《管子》一書中有大量的論兵著作,如《七法》《兵法》《參患》《立政》等。

在儒家思想基礎上鄒衍改造了古老的五行學說,創(chuàng)造了陰陽學派,創(chuàng)造“五德終始”理論、“大九洲”理論和天文歷象方面的學說,成為陰陽學派的代表人物。

稷下學宮堅持百家爭鳴的學術(shù)氛圍,對后世的文化研究和學習產(chǎn)生了深遠影響,稷下學風傳承千年,成為研究春秋戰(zhàn)國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。

5. 祭酒是官職嗎

祭二割三分清酒的度數(shù)為16度,酒體晶瑩剔透,喝起來口味醇正,余味清爽,口感順滑,每一口下肚,都如魔法般的不可思議。另外,在配餐上,獺祭二割三分清酒適合搭配香味細膩的時蔬料理、魚類料理等等,酒香醇厚,讓人回味無窮。

有人說“喝過獺祭,方知何為好酒”,獺祭清酒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很高,每年的產(chǎn)量不小,但仍被狂熱追捧至一貨難求,無論是從其風味上看,還是從其品質(zhì)上看,它都稱得上是精品中的精品,并且此酒不僅在日本深受喜愛,在世界各地也迷倒了很多人。

好水好米才能出好酒,獺祭二割三分清酒在釀造過程中,精益求精,本著對品質(zhì)毫無妥協(xié)的精神,精選出當?shù)貎?yōu)質(zhì)的大米以及純凈的水源為釀酒原料,采用日本傳統(tǒng)的研磨技術(shù),不斷精進后,成就出一款品質(zhì)優(yōu)良的清酒,具有細致無比的風味。

6. 祭酒官職的由來

司馬:(1)源于程姓,出自西周掌管軍事大權(quán)的大臣程伯休父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(2)源于陳姓、田姓,出自春秋時期司馬穰苴。(3)源于羋姓,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司馬子反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(4)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司馬韓厥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

司空:(1)源于姒姓,出自夏王朝君主大禹的后代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傳說,堯為部落聯(lián)盟首領時,大禹官至司空。(2)源于官位,出自兩周時期官吏司空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(3)源于子姓,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武公子司空的后代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

7. 祭酒相當于什么官

  “祭酒”古代學官名。晉武帝咸寧四年設,以后歷代多沿用。為國子學或國子監(jiān)的主管官。  古代主管國子監(jiān)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。戰(zhàn)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,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大學校長。唐代的韓愈、明代的崔銑(《記王忠肅公翱事》的作者)都曾任過國子監(jiān)祭酒。  古禮,祭祀宴饗時,由最年長者舉酒以祭于地,故祭酒為尊稱。戰(zhàn)國時齊國稷下學官尊長亦稱祭酒?!独m(xù)漢書·百官志二》劉昭注引漢人胡廣說,謂官名祭酒,系部門之長。漢博士之長,本稱仆射,東漢改為博士祭酒,秩六百石,此外又有郡掾祭酒、京兆祭酒、東閣祭酒等。西晉以國子祭酒為國子學之長。歷代沿置。北齊國子寺,隋、唐國子監(jiān),都以祭酒為長。歷代均置。唐國子監(jiān)祭酒秩從三品。明、清祭酒從四品。清光緒三十一年(1905)廢國子監(jiān),設學郡,置尚書,國子監(jiān)祭酒乃廢。  軍祭酒,即軍師祭酒,陳壽撰《三國志》避晉景帝司馬師諱,改為軍祭酒。魏時為第五品。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參謀長從事祭酒,三國蜀置,為州牧的屬官。從事之長,稱為從事祭酒。師友祭酒,漢制,郡守延攬郡內(nèi)人材,養(yǎng)于府中,專事謀議,稱為散吏,其地位或相當于掾、史,地位最高者尊稱為祭酒?! 】偟膩碚f,祭酒相當于同類官銜中地位最高的人。

8. 祭酒相當于現(xiàn)在什么官職

少佐相當于我軍的少校,中佐是中校,大佐是大校,在日本侵略我國時,大佐相當于少將。

9. 古代祭酒是什么職位

要看什么級別的大牢,牢頭獄卒身份自然不同。

宗人府大牢級別最高,專門關(guān)押宗室子弟。

宗人府府令正一品,府丞正三品,宗人府理事正五品,宗人府副理事從五品。

“宗人府”,官署名,是中國明清時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務的機構(gòu)。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,按時編纂玉牒,記錄宗室子女嫡庶、名字、封爵、生死時間、婚嫁、謚號、安葬的事。職責:宗室陳述的請求向皇帝報告;引進賢才能人;記錄宗室罪責過失等。

詔獄,主要是指九卿、郡守一級的二千石高官有罪,需皇帝下詔書始能系獄的案子。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監(jiān)獄,意為此監(jiān)獄的罪犯都是由皇帝親自下詔書定罪。如明代的錦衣衛(wèi)就是詔獄的一種,稱之為:“明之自創(chuàng),不衷古制”?!霸t獄”作為古代中國特有的“刑政”稱謂,在考察皇帝詔旨與國家獄政的關(guān)系方面,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
西漢(公元前202年~公元8年)時期,詔獄較多:宗正有司空詔獄;少府有若盧詔獄[西漢武帝(劉徹,公元前141年~公元前87年在位)時置,屬少府,主鞫將相大臣,由若盧令丞管理。

提點刑獄公事,簡稱提刑官,是中國宋代特有的一種官職名稱。相當于現(xiàn)在的法官兼檢察官。 提點刑獄公事是提點刑獄司(簡稱提刑司)的長官,由朝廷選派,三年一換。提刑司是“路”級的司法機構(gòu),主要掌管刑獄之事,并總管所轄州、府、軍的刑獄公事、核準死刑等,也有權(quán)對本路的其他官員和下屬的州、縣官員實施監(jiān)察。 提刑司原隸屬轉(zhuǎn)運使管轄,宋真宗時分出。

推薦閱讀

熱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