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詩經(jīng)》中的中國酒文化

《詩經(jīng)》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,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。原本叫《詩》,又稱《詩三百》。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(jīng)典,遂也稱之謂《詩經(jīng)》,而正式使用《詩經(jīng)》一名,應(yīng)該起于南宋初年。早期詩經(jīng)版本眾多,其中最為著名也是流傳至今的,是魯國毛亨、漢朝毛萇注釋的《詩經(jīng)》,因此該版本又稱為《毛詩》。

“關(guān)關(guān)雎鳩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這也許是很多人對《詩經(jīng)》初的認(rèn)識?!对娊?jīng)》是我國部詩歌總集,內(nèi)容涉及西周至春秋時期的社會生活、民俗文化和人文思想。那么,與詩歌形影不離的酒,在《詩經(jīng)》里又有怎樣的體現(xiàn)? ?

一、《風(fēng)》 ?

《風(fēng)》收錄了西周時期15個諸侯國的民間歌謠,因而又名《國風(fēng)》。其中展示的酒文化,可以說是當(dāng)時民間酒文化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 ?

“陟彼崔嵬,我馬虺隤(huītuí)。我姑酌彼金罍(léi),維以不永懷”,出自《周南·卷耳》的這幾句有名的詩句,講述的是征夫攀過高而崎嶇的山,馬兒疲倦不已,只好姑且斟滿杯中酒,以寄托離愁與憂思,以征夫的口吻描述了遠(yuǎn)征的丈夫思念家中的妻子的情感。且不論詩中運用了什么手法,顯而易見的是,酒在這里是丈夫?qū)ζ拮铀寄钪榈募耐?。而縱觀古今,無論是舉杯澆愁還是借酒抒懷,酒似乎在不同的場合中都起著相似的情感寄托作用。 ?

二、《雅》 ?

《雅》收錄的大部分是達(dá)官在各種典禮或宴會上演唱的樂歌,作者多為朝廷公卿大夫、王室和官吏,也有一部分是文人雅士相聚時唱和的音樂??梢哉f,《雅》中與酒相關(guān)的內(nèi)容,大多體現(xiàn)了當(dāng)時宮廷的宴飲文化。 ?

1.以酒寄祝福 ?

《大雅·行葦》中有這樣的描述:“酌以大斗,以祈黃耇(gǒu)。黃耇臺背,以引以翼。壽考維祺,以介景?!?。宴席上,給長者獻(xiàn)上大杯的酒,賀祝高壽老人,請神賜予他福分。可見酒在當(dāng)時的宴飲文化中,已被人們賦予了祝福的意義。 ?

2.以酒待貴客 ?

中國人待客自古就為講究隆重?!缎⊙拧ぢ锅Q之什·伐木》中就有描述,“伐木許許,釃酒有藇(xù)。既有肥羜(zhù),以速諸父”。嘉賓來訪,迎之以牛羊佳肴,待之以清澈佳釀。短短幾句記載招待嘉賓的詩句,卻彰顯出了酒在待客之道中的重要性,這樣的傳統(tǒng)之禮,甚至延續(xù)至今。 ?

3.承“宴以合好”之意 ?

此外,人們相信酒能承“宴以合好”之美意,無論是合夫妻之好、合友鄰之好、合宗親之好抑或是合君臣之好的宴席,都不應(yīng)缺少酒的身影。《小雅·鹿鳴》詩云:“我有旨酒,以燕樂嘉賓之心”;《小雅·南有嘉魚》則有“君子有酒,嘉賓式燕以樂”。用美酒佳釀在宴席上款待嘉賓,使之盡興。又如《小雅·湛露》“湛湛露斯,匪陽不晞。厭厭夜飲,不醉無歸”,朝露濃重,太陽不出便不消失,長夜宴飲,不醉便不可歸家,這一句描繪的便是周王以酒款待諸侯的情形。 ?

三、《頌》??

《頌》分為《周頌》、《魯頌》和《商頌》,又稱《三頌》,主要為王室和諸侯在祭祀或慶賀豐年等重要儀式上吟唱的樂歌?!度灐分兴宫F(xiàn)的酒文化主要集中在祭祀方面。 ?

“豐年多黍多稌(tú),亦有高廩(lǐn),萬億及秭。為酒為醴,丞畀(bì)祖妣(bǐ),以洽百禮,降??捉浴保@兩句詩出自《周頌·豐年》,講的是糧食豐收之年,便有更多的谷物可用于釀制美酒,如此便可更隆重地祭祀祖先,望先祖賜福。 ?

祭祀儀式中,如果有酒,會顯得更加隆重,可見酒在祭祀禮儀中的地位是其重要和尊貴的。祭神詩歌《周頌·絲衣》則描述了人們通過酒來祭祀神靈,祈求福分:“兕(sì)觥其觩。旨酒思柔。不吳不敖,胡考之休”。將兕牛角酒杯裝滿醇厚香濃的美酒,畢恭畢敬地請神飲用,祈求神保佑吉祥長壽。 ?

《詩經(jīng)》共收錄詩歌305篇,“酒”字共出現(xiàn)了逾60次。其中,《國風(fēng)》160篇,“酒”共出現(xiàn)7次,《雅》105篇,“酒”共出現(xiàn)了約50次,而《頌》40篇,“酒”共出現(xiàn)6次。從《風(fēng)》、《雅》、《頌》各自的創(chuàng)作者身份以及描述內(nèi)容來看,酒對于當(dāng)時的百姓平民來說并不易得,而宮廷則多以酒行樂。嚴(yán)肅的祭祀禮中,將酒作為貢品則是尊重神靈祖先的一種表現(xiàn)。

推薦閱讀

米酒如何去澀味(怎樣去除米酒中的澀味)
熱文